首页

两个中国女王调教小刚

时间:2025-05-29 09:42:26 作者: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年计划增加7000个中小学学位 浏览量:62473

  我们的下一代,将看到一个怎样的地球?

  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这个问题,绿色发展或许是唯一答案。从泰国路上的新能源汽车、哈萨克斯坦的风电项目到埃及的太阳能路灯、老挝的“低碳示范区”,中国与合作伙伴共同播撒的“绿色种子”正为地球村增添一抹抹绿色。

  然而,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近期联手炒作所谓“产能过剩论”,专门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等新能源产业,试图营造“过剩产能冲击世界”的恐慌感。这些绿色产能真的“过剩”吗?事实恰恰相反:绿色产能不是过剩,而是严重不足。

  看全球供需——绿色产能供不应求,发展空间广阔。在南非,德阿风电项目并网发电,有效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短缺局面;在肯尼亚,加里萨光伏电站投入运营,让数万户家庭远离“电荒”,也让可再生能源“从梦想走进现实”。对全球许多国家而言,新能源产品有着巨大缺口和潜力。据国际能源署测算,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,是2022年的4倍多;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820吉瓦,是2022年的约4倍。可以说,当前绿色优质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,中国新能源产业发挥空间相当可观。德国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管丹尼斯·德普认为,未来5年全球需要增加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产能,以与《巴黎协定》应对全球变暖的承诺保持同步。

  看市场表现——“新能源”中国制造非但不过剩,还是紧俏货。高质量、高效能、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,丰富了全球供给,为消费者带来实惠。2023年,中国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,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,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居全球首位,受到海外消费者欢迎。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在欧洲平均售价大约是中国国内的2倍,也说明所谓“过剩”和“倾销”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。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·霍斯说,更多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英国,不仅降低了电动汽车价格,还鼓励了行业创新,让消费者和汽车行业都受益。那些鼓噪所谓“中国产能过剩”的人,难道是想说:一个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电动汽车、光伏、锂电池制造商,只能为国内市场服务,而不能出口产品?

  看实际贡献——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,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,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中国风电、光伏产品的出口,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本。中国还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,源源不断与世界分享高质量的清洁能源产品。据统计,如果没有目前的清洁能源技术,过去5年全球碳排放量的增量将是现在的3倍左右。这当中,中国的优质产品和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。美国彭博社日前刊文认为,将性价比高的中国清洁产品排除在外,这种经济上的保护主义将会延缓全球能源转型。用保护主义捆绑新能源产业,无疑将削弱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。

  一座座风机整齐伫立、成片光伏闪烁“涟漪”、电动汽车“轻盈”驾驶……这些画面,正让我们的蔚蓝星球多出一道道“绿色”的风景线,给关心未来的人们带来信心和好消息。但正如彭博社文章所说:“如果把中国排除在外,坏消息就来了。”今天,全球面临的问题是绿色产能不足,而非过剩。以“产能过剩论”遏制打压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,无疑是站在了人类共同未来的对立面。

  (作者为本报评论员)

  作者:李婕

  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美国否决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 中方回应

本次活动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、山西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,高平市炎帝文化研究会承办,活动包括神农炎帝拜祭、两岸青少年互动、两岸妇女联谊、台商台企参访洽谈等。活动前一天,仇开明、张春林与出席活动的台胞台商台青及台湾媒体代表,就守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、加强晋台交流合作进行座谈。(完)

新政迭出,买房时机到了?

今天是第十二个“全国交通安全日”,活动主题是“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”。这8个“不”请记牢,安全出行有保证。(文案:光明网 张倩 制图:光明网 张悦鑫)

川港深化职业教育合作 为两地青年搭建多元化升学阶梯

一张张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,印证了香港青年邓胜威和他的团队在智能装备领域上的钻研和努力。邓胜威出生于惠州,十几岁时移居香港,2008年从大学毕业后,他带着3万元港币只身来到惠州创业。

西藏墨脱县发生4.6级地震 暂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

据英国《卫报》报道,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及其合作伙伴估计,目前有540万海地人经常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,这是加勒比海国家的最高纪录,该国也成为世界上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。这一数字表明,自2024年早些时候和2023年记录的两次高峰以来,又有60万人陷入了“危机”级别的饥饿。

俄罗斯马哈奇卡拉加油站爆炸 已致12死56伤

王毅表示,维护好、发展好中俄关系,这是双方基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,更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。王毅表示,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中俄双方打造完全不同于冷战旧时代的大国新范式。他说,当今世界,霸权不得人心,分裂没有前途,大国不应对抗,冷战不能重来。今年中俄关系将迎来建交75周年,中方愿同俄方一道,进一步培育合作新动能,不断夯实两国人民的友好基础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